痛悼!一代传奇浙商宗庆后去世 他与钱江晚报的情分持续了37年
2024年2月25日,娃哈哈集团发布公布,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因病去世,享年79岁。
记者2021年采访时拍摄这张照片,宗老很满意,近年来曾在多个场合使用。
出生于1945年10月的宗庆后,于1987年创立娃哈哈,现任娃哈哈集团董事长,是中国著名的商业领袖,他还热心公益,曾荣获中华慈善奖、中国十大慈善人物等荣誉称号。
宗庆后与钱江晚报的渊源很深,他在接受晚报记者采访时曾多次提到,娃哈哈和钱江晚报同龄,都是创办于1987年,既是合作伙伴也是朋友。
在娃哈哈集团的档案馆里,至今还收藏着1000多份钱江晚报关于娃哈哈或者宗庆后的报道。这些报纸,因为时间久远有些已经泛黄,但几乎完整地记录下了37年来娃哈哈以及宗庆后本人的动态和成长发展轨迹。
通过后台搜索,钱江晚报自创刊以来,关于宗庆后的报道一共有850篇,这是一个很高的数据。几代的钱江晚报记者,持续而深入地关注着这位出自杭州的企业家、改革者、创业英雄。现在再来回看这些报道,记录的既是宗庆后个人波澜壮阔的传奇后半生,也是一部微缩版的改革开放创业史。
娃哈哈的档案室里珍藏着1000多份钱江晚报,图为2021年钱江晚报创刊35周年时,宗庆后向记者展示1989年5月30日钱江晚报,上面刊登了曾引发全杭城轰动的剪报免费喝果奶的广告。
宗老去世后,曾多次面对面采访宗老的潮新闻·钱江晚报记者陈婕怀着悲痛,写下了下面这篇文章,以纪念这位敦厚长者——
记者陈婕在娃哈哈下沙基地采访宗庆后。
元宵未过,杭城的天空竟响起一声闷雷,或许是在告别。繁花还未盛开,春天将到未到。在这样的日子,本不该听到如此不好的消息。
我坐在办公室的椅子上沉默许久,忽然就想起2016年那个午后,在清泰街旁那幢不起眼的白色老式小楼里,第一次“亲眼”见到宗老的样子:跟电视里一样的中山装,搭配黑色布鞋,亲切的笑容,还有一双温暖敦厚的大手。
作为一名主要对接娃哈哈的财经记者,与宗老面对面五六次,加上各种正式场合的见面,也有10余次之多。
这位浙商大佬,永远是一位和蔼长者的样子,乐呵呵地。每年年底他都会请员工吃团圆饭,坚持了30多年,这些年我几乎年年都受邀采访,顺便蹭顿饭。吃着娃哈哈食堂大厨烧的菜,喝着娃哈哈各色饮料,场景温馨得就像是一场家宴。
有一年我家娃没人管,只好带着一起去,没想到老爷子看见了,还拉着孩子的手,和我们拍了一张合影。平易近人得让人意外,但纵观其一生为人,又在情理之中。
这张照片,一直存放在电脑里,也算是一种最珍贵的记忆。
2020年1月,记者带孩子去参加娃哈哈年夜饭,宗老看见了还专门过来拍了一张合影。
龙年的年夜饭,宗老没有出席,可谁也没有往坏处想。哪知道,会等到这样的消息,让人无法接受。
也是在旧年前,原本还约了宗老给潮新闻和钱江晚报的读者拍拜年视频——只是临了要拍,助理发来消息说,老爷子嗓子有些哑要爽约——这是之前从未有过的。宗老一直念念不忘的,就是娃哈哈和钱江晚报同龄,同生共发展,既是合作伙伴,也是朋友。
既然是朋友,怎么能说走就走了呢?
每次采访宗老,都是在这座外表看似不起眼的小白楼里。
杭州城站旁不起眼的小楼里,办公室放泡菜坛子的宗庆后
从人来人往的杭州城站火车站出发,走路不到五分钟就能来到清泰街。立交桥下走动的人不多,街边有一幢不起眼的白色老式小楼,一共6层,宗老就长期在这里办公。
小楼究竟有多老?年轻的娃哈哈工作人员谁也说不出来准确的数字来。
外人很难将眼前这栋楼,跟娃哈哈总部联系在一起。我有好几次从报社打车到这里,网约车司机走错了路,他们觉得惊讶得很,就这里,能是鼎鼎大名的娃哈哈总部?
过去这些年,我参加过很多次在酒店宴会厅里举办的娃哈哈新品发布会,也曾经很多次来到这幢小楼采访,渐渐地习惯了,也更理解了这种反差。
作为国民品牌,娃哈哈需要展现实力,触达更多人群,而回归本人,宗庆后则毫不在意物质享受。除了布鞋、高铁二等座、飞机经济舱等等这些公开报道外,一位前辈记者曾经告诉我一个细节,宗老的办公室里曾经放有一个泡菜坛,里面是他的妈妈亲手做的泡菜,他的工作餐就是食堂盒饭,外加这些泡菜。
我至今还记得第一次来到这里的震惊。
小楼前面有一个小院,小到只能并排停三五辆车。看到保安在忙前忙后指挥停车,我不理解,习惯性地往小楼后面走,试图找到更多停车位。没走几步,一堵围墙挡在眼前,碰壁了?!工作人员笑着解释,不好意思,我们只有这前面半个院子。
电梯直上6楼,听到我们进来的动静,宗老笑盈盈地从办公桌前站起身,走了过来。毫无亿万富豪的架子,朴实得就像家中长辈。
身材高大,笑容亲切,主动伸出右手,我有些不好意思,一边握手,一边用余光往他的脚上偷偷瞄了瞄,没错,传说中的布鞋,还有,这双大手可真温暖敦厚啊。
2023年1月,记者陈婕(左一)和鲁佳(右一)采访宗庆后,在其办公室合影。
采访中他突然问:你的房子解决了吗?
宗老的办公室在小楼的顶层,一张办公桌,一面书柜,几张沙发,几株绿植,大抵就是这些了。
他是公司第一号员工,也是最勤奋的员工。只要不出差,总是早早就到,而且是没人比得上的那种早。办公室还有个里间,有两次我们中午提前到了,他在里面午休,有时加班晚了,他也睡在办公室。
隔着办公桌,我们面对面坐着,他没有架子,跟我讲过去的创业,讲未来的发展,讲国家政策,也讲年轻人买不起房,不愿生娃……他语速很快,而且对于问题来者不拒,坦率得有时让边上的工作人员都着急了,忍不住插上几句替老爷子解释一下。
甚至有一次,采访尾声,我忍不住好奇,问,办公桌上的养生壶里的深色茶水泡的是什么?他也笑着告诉我,那里面是黄精。
他时常跟我说起和钱江晚报最初的交往。当年,他在钱江晚报上首创了“剪报角”广告:凭一个剪报角,就能免费得到一瓶娃哈哈果奶。第二天报纸登出去,瞬间轰动全城,那场面被宗庆后形容为“柜台都要挤破了”,活动送出的果奶超过50万瓶。这样的成绩,既是娃哈哈的营销策略奏效,也有钱江晚报巨大影响力的加持。
说着说着,我们都不免有些感慨。
他还爱讲自己的员工,说年轻人在外打拼不容易,如果房价过高,年轻人就不能安居乐业,企业就留不住人才,这也是为什么娃哈哈要花大价钱给员工解决住房问题的原因。
“你们年轻记者是不是也一样呀,房子解决了吗?”突然关心起我来,让人怪温暖的,噢,难怪娃哈哈的员工都觉得他像大家长。
他也讲宗馥莉。在我看来,宗庆后是一位典型的中国式父亲,不把爱挂在嘴上,但孩子想做的事,他总是默默支持。
这对父女同时露面的场景不多,更是几乎不公开谈论彼此。最近的一次采访中,仗着关系熟,我半开玩笑,让他点评下女儿的工作表现。问题抛出的那一瞬间,我都能感觉一旁的工作人员紧张了,空气要凝结了一般。宗老倒是不假思索,给出了这番评价:“她的管理能力比较强,比我还厉害。”
那可不,虎父无犬女。
2023年4月,娃哈哈发布新品水系列产品,宗庆后让记者拍了一张和吉祥物的合影。
钱江晚报一条时间轴,记录了宗老的850个瞬间,也是他波澜壮阔的后半生
抛开财经记者的专业身份,作为80后,我首先承认,对于娃哈哈我是有先天滤镜的。8090后们,谁的童年里没有一瓶AD钙奶呢?
更何况,我所在的钱江晚报,跟娃哈哈更是有缘,大家是同龄人,都出生在1987年。
在钱江晚报后台搜索,关于“宗庆后”一共跳出来850条记录,也就是一共有850篇报道,这些报道还可以自动生成一条时间轴。顺着这条时间脉络,我们可以说,宗老创业后最重要的后半生,都在这一篇篇的报道里了。
2017年,娃哈哈30周年庆典在浙大紫金港校区体育馆举行,钱江晚报新媒体全程直播;2019年,浙江日报庆祝70岁生日,宗庆后推掉了外访任务,专程前来参加庆典;2022年,钱江晚报35周年,宗庆后给我们发来祝福,我还记得结尾他是这么说的:“35岁,我们青春正当时,我们一起在路上,出发!”
出发!这些年,饮料行业风起云涌,伴随着竞争格局的变化,娃哈哈也在转型。
除了当家食品饮料产品,娃哈哈在杭州乔司开设了一个大健康基地,娃哈哈研究院引进了一大批博士等高学历人才,自研了不少大健康产品。宗庆后希望,这些产品能帮助年轻人吃得更好,睡得更香。
龙年春节前,宗馥莉接受潮新闻记者采访,关于未来她谈了很多。
跟年轻人走得更近,女儿宗馥莉无疑承担了更多的使命,背后则是巨大的压力,宗馥莉扛住了,也成长了。
去年年初的一次采访,宗庆后指着窗外,告诉我,他很快要搬新办公室了,就在江对面的娃哈哈大厦,那里是娃哈哈的新总部。
2023年2月,潮新闻正式上线,2023年12月,娃哈哈新总部正式启用。
龙年春节前,向来低调的宗馥莉,跟我们在新总部见了面,聊了聊她这些年的思考。
过于朴素的办公室,对于主业的坚定,要让员工感到幸福,社会责任,无论是环境还是语句,都那么熟悉,当然还有那相似的长相、神态……有那么一瞬间,我走神了。
“我不介意别人叫我为二代,站在巨人的肩膀上,最重要的是把自己放小,把企业做好。”宗馥莉说。
这次采访结束后,宗馥莉发来一段文字:2024年,新生代浙商将以坚毅的信心和无限的干劲,在逐浪中奋斗,在守正中创新,以拼搏之姿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。
娃哈哈的未来,中国民营经济的未来,一定会更好。